本书基于卡兰尼迪医生对于现实世界中真实事件的记忆。然而,书中所讨论的所有患者均为化名——倘若有给出姓名。此外,本书所述的所有医学案例,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家庭关系,居住地,病历以及(或者)诊断等身份信息均已修改。除了一个例外,卡兰尼迪医生的同事,朋友,治疗医师的名字也已经改动过。任何因改名导致的,与在世或已死亡的身份信息的雷同,均纯属意外巧合。
, e- R3 i7 T% d- v$ R, F, c- p+ E0 s( U* k0 t# \3 r; _
0 a( m& M7 i8 i8 Y" ]! P# S2 Q6 d
死亡中求索生为何物的你,
1 p; t& m0 m" k8 c9 J# q2 H: M" ~$ b
而今发现那是你曾呼吸的空气。
; [4 c: t6 r2 \& x, h/ \& W2 P( K7 N& x! B
新名未知,旧识已逝。
: V4 a. B% r, M
6 M i p6 }1 y5 o* c- Q直至时间终结肉身,而灵魂永存。' f& {( ]5 P3 R! ~
1 `$ m6 |! x- f* Y3 u# g# R
读者!生时且惜光阴,% t- ^. U; c0 {, r ]) I
3 V" e9 @9 b6 e
而你正渐入永恒。* {5 L, _2 f7 _# y8 N
- s! T, _ _ S9 v% \——《卡伊利卡83》布鲁克·福柯·格瑞维尔男爵, d& y& ]+ W# [+ y8 A
* ~6 q: i, l( ?2 \+ H/ Q8 x2 z% }, `3 \0 `0 ~
前言
/ L9 C# o8 l5 o/ H- n- {9 L. s, a# a4 w
5 m5 H0 e$ N# R% F6 s
撰写本文时,于我而言,它似乎更适合作为本书的跋而不是序。因为对于卡兰尼迪医生,所有的时间感都是打开的。作为开始——或许,作为结束——我在保罗离世之后才得以认识他。(请原谅我)在他的亲切终止之后我才逐渐了解他。
8 h7 y" F4 \* F& f" \) `8 u% ?. j
& P' }/ t, f7 ?. D% a% }/ S: d
2014年2月初的一个值得纪念的下午,我见到了他。当时他刚刚在《纽约时报》上面发表了一篇题为《我还能活多久?》的专栏,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潮水般的回应。之后几天,该文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我是一个感染病专家,因此请原谅我不会使用“病毒传播”这个比喻)那篇文章的余波之中,他问能不能来和我见面,聊一聊,听一听关于文学代理机构,编辑和出版过程的相关建议——他有写一本书的愿望,也就是本书,此时你手中的这本。我回忆起办公室外面的阳光透过玉兰树,照亮这样一个场景:保罗坐在我面前,漂亮的双手无比平静,他先知般的胡须浓密,深邃的眼睛打量着我。在我的记忆里,这个画面有着维梅尔作品一样的质感,一种镜头暗箱的锐度。我记得当时自己的想法,你一定会回忆起这个场面,因为落在我视网膜上面的场景是珍贵的。还因为,在保罗的诊断这一语境里,我开始明了的不仅是他的,还有我自己的死期。2 Z( J$ L8 {3 V
7 a3 w) O2 z( m* _; O
' u3 O8 ?) B; S. G4 M# T8 {
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事情。他当时是首席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我们之前可能有过交集,但是我们记不起来有过共同治疗的病人。他告诉我,在斯坦福读本科时他修的是英语与生物,之后留在那里读了英语文学的硕士。我们谈到了他对于写作和阅读持续终生的热爱。就差那么一点儿,他就成了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念头挥之不去,实际上,在他生活的某个节点上他似乎朝着哪个方向前进着。然而后来,正如和他同名的那个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他感受到了召唤。反之,他成了一个医师,却是一个总是梦想着以某种形式重返文学的医师。写一本书,也许。什么时候。他本以为自己还有时间,为什么不呢?然而如今时间却恰恰成了他几乎马上就没有了的东西。3 S! f! Z& x6 p7 K1 H9 x! z- U: e1 o E
4 Y& M+ d3 i) \/ P* L
. U8 M, U+ d1 ]
我记得他温和的歪嘴苦笑,带着一点顽皮,尽管他形容枯槁憔悴。癌症的前锋已过,但是一项新的生物治疗已经产生了好的应答,能让他稍微往前看一点。他说,在读医学院期间他觉得自己会成为心理医生,不料却成了神经外科医生。不仅仅是因为爱上大脑的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爱上训练双手完成美妙的操作技法的成就感——而是出于对那些受难者的爱和同情,对于他们经历的,和他可能带来的需要忍受的。从作他的助手的我的学生那里,我听说过他的这一品质——对于自己的工作里面道德纬度强烈的信念,我想他并没有跟我说这么多,我们还聊到了他的死亡。+ d" c6 b/ L' y* M
4 [1 W7 E$ y, b0 r( b% g* J. _2 K' q: |' A, P @4 i& o; W0 s, K
那次会面之后,我们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络,但是再没有见面。不光是我冗务缠身,同时因为我觉得尊重他的时间是我的责任。要不要见我,要由保罗来决定。我感觉,作为义务来维系新的友谊绝不是他需要的。然而,我想了关于他的很多事情,还有关于他妻子。我本想问他有没有在写书。他找到时间了么?这么多年,作为一个忙碌的医师,我一直挣扎着寻找写作的时间。我想要告诉他,一个著名作家,对这个永恒的问题深感同情,曾经跟我说,“我要是个神经外科医生,宣称要离开客人去做一个开颅手术,没人会说什么。但是我要是把客人留在客厅,自己上楼去写作……”我不知道保罗会不会发现这很有趣。毕竟,他真的可以说他要去做一个开颅手术!然后他却可以去写作。' `& {; s# n5 r" j1 K( K
" j; b. ~& r2 T8 L( s) e+ |% L% t/ S; X% E4 O2 W
在写作本书的同时,保罗有一篇不同寻常的短文,发表在在一期专门为时间这一概念辟出的《斯坦福医学》专刊上。那一期也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和他的文章并列,尽管我是在收到杂志之后才了解到他的投稿。我再一次,对于他发表在《纽约时报》上面那篇文章里体现出来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认识:保罗的写作振聋发聩。无论保罗写什么,都会一样充满力量。然而他并没有什么都写——他一直写的都是时间,以及现在时间对于他的意味,背景是他的疾病。这让他的文章如此力透纸背。/ E# a% m, O: G. G) H; ]; r
0 b' |/ _1 Z( j; o; V7 x* u* e. H- }. s8 E7 S- R2 { b
但是这里我必须要重申:这篇散文令人难忘。他的笔管里流淌出来的是黄金。+ b) b3 T: {* y3 n2 r) M% V5 q" t0 X7 U
' T1 ] K4 X# a0 I* D+ o- a* P" Y4 Y
我一次又一次重读保罗的文章,试图理解他所呈现的。首先,是音乐性,带着高尔维·金内尔的回响,几乎是散文诗。(“倘若有一天发生了|你发现和真爱一起|坐在咖啡桌边|在米哈波桥,在锌克酒吧|那里葡萄酒站立在敞口的玻璃杯里……”引用了金内尔的诗句,一首我在爱荷华称曾经听到他亲自朗诵的诗,根本不用看文本)然而仍然有着其他的味道,某种来自年代久远的土地,来自远远早于锌克吧的时代。在几天之后当我再次拾起他的散文时,我终于意识到:保罗的写作是让人想起托马斯·布伦尼的回忆录。布伦尼在1642年的散文里写了《医者的信仰》,带着那个年代古香古色的拼写和语调。还是一个年轻的医师时,我就深深沉迷此书,就像愚公的后人执着的努力搬走先人们没有搬走的两座大山。这简直是无望的任务,然而我却如饥似渴的想要了解它的秘密,困顿时把它扔到一边,然后再重拾起来,不确定它对我有任何意义,然而却在词句的声音里,感受着它。我觉得自己缺乏能让字母歌唱,传达奥义的关键受体。无论我如何努力尝试,它仍然是那么晦涩。
* D( j2 h& L' ~4 b1 b' b
: K1 y% n. e3 {8 P* n( m
- \. d5 Y7 f: ~$ ^为什么,你会问,我为什么不屈不挠?谁会在乎《医者的信仰》?
/ o8 L; n# e/ Y7 b9 p3 {% z7 P, d4 Z$ {
3 I9 S# q% N* T/ q
好吧,我的英雄威廉·奥斯勒在乎,就是他。奥斯勒是现代医学之父,于1919年离世。他深爱那本书,长期置于榻侧案头。他要求随身陪葬一本《医者的信仰》。至于我自己的生命,我没有领略到奥斯勒所看到的。经过多次尝试——经过几十年——这本书终于向我揭开了面纱。(较新的版本有了现代拼写也大有辅助)诀窍,我发现,在于大声朗读,可以让其韵律尽显:“我们随身自带奇迹,我们追寻无我:全部的非洲,她全部的奇迹都在我们之内;我们是自然里那勇敢探索的那部分,那些求索者,智慧地学习概略,其它人在不同的部分里劳作,以及没有尽头的容量。”当你读到保罗这本书的最后一段,大声朗读出来,你会听到同样的长句,同样的简直让你击节而歌的韵律……但是就像和布朗尼一样,你会离开。保罗,对我而言,就是布朗尼再世。(既然前言时间是我们的错觉,或许布朗尼是卡兰尼迪再世。是的,是会让人头晕。)
/ Z q) N: u+ ^4 ]) v0 X; e# n6 Z7 @, n' c( W) B! S
( L; I( U9 c- i0 Z# P然而之后保罗去世了。我参加了斯坦福教堂的追悼,那是个美妙的空间,空旷的时我常去那里,**,欣赏光线,寂静,在那里我总会获得新的活力。当时教堂里挤满了参加追悼的人。我坐在一边,听着保罗的朋友们,牧师还有他的哥哥讲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时而有些喧闹。是的,保罗去了,但奇怪的是,我感觉我才开始认识他,超越了那次在我办公室的见面,超越了他写的几篇文章。斯坦福纪念教堂里讲述的故事中,他的形象清晰起来,教堂的穹顶高耸,真是一个好地方,适合铭记这位如今身埋黄土,然而却似乎触手可及地活着的人。在他可爱的妻女,悲伤的父母和兄弟的脸上,在站满那里的众多朋友、同事、以及众多过去的病人脸上他渐渐现形;之后的招待环节他也在,室外布置起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我看到一张张平静,微笑的面孔,就像他们刚刚在教堂里见证了十分美丽的事物。可能我的面孔也是类似的:我们在悼念的惯例之中,在惯例的颂扬声中,在一同洒落的泪水里发现了意义。招待中更是含有深意,那里我们缓解饥渴,喂养身体,和那些完全陌生,却因为保罗而连接起来的陌生人交谈。3 @5 g+ o0 w8 H! M P$ i
/ l, n) [ U, @0 W+ Z
& C; f2 G0 V+ `/ v; c然而直到我收到你们手里的这些书页,在保罗离世两个月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终于了解了他,甚至比即使当初我有幸可以自许为朋友时更为深入。读完这本你即将开始阅读的书之后,我承认自愧弗如:书写中有诚恳,有真实,让我屏息。+ X4 m, X) p8 p8 o7 W
* e, o8 ^# p' e: _* k& B. t: e" M+ \" h# f) ?: @3 E9 h, u, U
准备好。坐下来。看看勇气的声音。看看如此呈现自己是多么勇敢。但是最重要的,看看对于存世者有何裨益,看看离开之后会如何深刻地影响他人的生活,透过你的文字。在一个沟通不能同步的世界,我们如此经常地埋头在屏幕里,我们的目光盯住手里发光的四边形,我们的注意力被瞬间即逝之物消耗,停下来,和我刚刚离去的年轻同事对话,他如今一归永恒,长存在记忆里。倾听保罗。在他词句间隙的沉默中,倾听你将如何作答。此间留有他的信息。我收到了,我希望你也体会得到。这是天赐。那么从你和保罗之间闪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