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医护理
1、“①循经推拿:沿手三阴经、三阳经循行方向,每经按揉3~5次,每次15 min;②筋结推拿:寻找患侧上肢痛点和筋结点,以弹拨手法推拿,每次10~15 min。以上治疗日1次” “先采用爪型贴扎方法,以肘部腕伸屈肌群为贴布扎贴起点,分为4条,从手背绕过手指蹼贴于手心掌指纹;然后采用Ⅰ型贴扎方法,取2条贴布以腕关节中点为扎贴起点,向两侧施加拉力;2种方法贴扎起点5 cm以内不施加拉力,其余部分施加10%及以下拉力。每贴扎3 d休息1 d,之后再贴扎。” (《经筋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观察》)2、“选择患侧手厥阴心包经穴及手阳明大肠经穴,按中冲、劳宫、大陵、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天泉、天池、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的顺序进行按摩,手法采用点按法,每个穴位每次按30次,1次/d。” “赤芍30 g, 白芍30 g, 丹参20 g, 黄芪20 g, 王不留行20 g, 桃仁10 g, 生白术10 g, 川芎10 g, 透骨草10 g, 鸡血藤10 g, 延胡索10 g, 红花10 g, 水蛭10 g, 甘草10 g, 加入水中500 mL水中煮沸,待温度下降维持在40 ℃时,熏蒸患侧上肢,持续30 min, 以患者感到舒适、不烫,能耐受为准,1次/d。” (《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
3、“肢体功能训练每天上午及下午各1次,30 min/次;空气波压力循环1次/d, 30 min/次;睡前向心行按摩由患肢腕部采用揉、捏、拿等手法向患肢心部按摩,20 min/次。黄芪25 g, 白花蛇舌草18 g, 白芍、赤芍、半边莲各15 g, 川芎、姜黄、水蛭各12 g, 羌活、桃仁、泽泻各10 g, 桂枝8 g, 甘草5 g。水煎服,1剂/d, 2次/d早晚分服,每次煎好药后取药渣再煎汁后对患肢进行热敷,25 min/次,1次/d。” (《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的疗效观察》)
4、“患者取平卧位,使患肢和心脏处于水平位置,沿体表淋巴系统分布和淋巴回流途径进行轻柔按压和按摩。治疗顺序:(1)双侧锁骨上窝、健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区域淋巴结;(2)沿淋巴管路径从健侧躯干至腋窝;(3)从患侧躯干至患肢。每日1次,每次30 min。地奥司明片口服,0.45 g/次,每日2次。” “黄芪20 g、当归10 g、桂枝12 g、桃仁10 g、红花6 g、路路通15 g、桑枝15 g、薏苡仁20 g、泽泻10 g、丝瓜络15 g、王不留行10 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30 min,将药汁混合,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 mL。” (《益气活血消肿汤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气虚血瘀、水湿停聚证的临床观察》)
5、“佩戴弹力绷带,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并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如爬墙运动,功能锻炼每天2次,每次30 min。50%硫酸镁溶液用4~5层消毒纱布湿敷于上肢水肿处,30 min/次,2次/d,专人护理,随时在纱布上加入硫酸镁液以保持纱布湿润。川芎20 g、淫羊藿20 g、桂枝10 g、红花10 g、豨莶草15 g、老鹳草20 g,煎制成水剂。用法:将诸药水煎至800~1000 m L,28℃~33℃,纱布蘸取药液外敷患肢,30 min/次,2次/d,1剂/d。” (《中药活血通络洗剂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6、“黄柏15 g, 大黄15 g、黄芩15 g, 芒硝10 g, 当归15 g, 皂次15 g, 蒲公英30 g, 红花15 g, 艾叶15 g, 苦参15 g等。先将上述草药烘干、混合、打粉备用,然后根据患肢水肿表面积每次取适量药粉加入温开水(37~40 ℃)调匀,将药糊均匀涂抹在患肢水肿皮肤上,厚度以0.3~0.5 cm为宜,湿纱布覆盖,外部再用无纺布包裹,胶布固定,防止药物外渗,每日1次,每次外敷4~6 h, 最后用温水洗净皮肤,并涂抹中性保湿乳保护皮肤。” (《如意消肿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7、“扶正调肝解毒汤由党参15g,白芍15g,杜仲15g,白花蛇舌草15g,白术15g,柴胡6g,香附6g,枳壳6g,茯苓6g,炙甘草5g。纳差加炒谷15g,麦芽15g;胁痛加青皮10g,延胡索15g;食欲不振加麦芽10g,山楂10g。日1剂,用400mL常温纯净水煎煮,取汁240mL,早晚各服120mL。中医穴位按摩:分别取患肢的内关穴、曲泽穴、肩井穴、尺泽穴、商阳穴,使用指掐法,用拇指指尖固定按压穴位下方,并向内按压,以患者感到局部发热且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压3min,其摩擦力度依据患者的耐受度控制,每日进行2次穴位按摩。” (《扶正调肝解毒汤结合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8、“(1)选定腧穴:主要选取上肢阿是穴,配合臂臑、曲池、腰阳关、肩贞等腧穴;(2)病人处于俯卧位,完全展露患侧肢体手臂。釆用温和灸方法,将普通的清艾条均分为5段(每段长约4 cm,1段即一壮),将艾条点燃两端后放入艾灸盒的固定槽中,并对应相应穴位,所有部位均以患者自觉微热但无烧灼感,皮肤微微发红为宜;(3)每次治疗半个小时” (《温和灸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9、“柴胡10 g、乳香15 g、没药15 g、郁金10 g、威灵仙15 g、细辛10 g、水蛭8 g、桂枝10 g、蟾皮10 g、羌活10 g、黄芪30 g。上述药物加水浓煎过滤后取药液60 mL。取药垫4块,每块均匀喷洒15 mL药液。再将药垫分别放置于患肢前臂及上臂伸屈两侧面,采用四川科仪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PD-4AS型中药定向药透仪进行治疗,选择10级~20级小电流,治疗1次/d,30 min/次。电针治疗每日1次,低频脉冲电流,选断续波,每次30 min,穴取合谷、曲池为一组,外关、肩髃为一组,另一组为臂臑、阿是穴。”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电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0例》)
10、“选取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自腕横纹至腋横纹循经络5等分取穴,采用0.35 mm×40 mm毫针与皮肤成15°~30°斜刺,针刺角度的选取以针尖刺到肿胀深度的中上1/3交界点为最佳,以刺激该经脉的所属络脉为主,针尖向人体中心方向,留针30 min,1次/d,平补平泻,出针时采用开阖补泻的泻法,1次/d,其中针刺极泉穴直刺20~35 mm,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同时针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中脘、气海及关元等穴留针30 min,针刺以上针刺部位得气后,用艾条循其经络走行方向依次进行艾灸,采用雀啄灸,灸至皮肤微红为度。” “(1)以拇指按揉法沿手三阴经、三阳经进行按揉,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每经按揉3~5遍,其中按揉手三阴经从肩关节向腕关节方向,按揉手三阳经沿腕关节向肩关节方向,以顺应经气运行方向,促进经气运行,实现“以通为用”;(2)施以掌根震颤法于中脘、神阙、气海及关元,每穴1 min,以振奋中气;(3)顺时针按揉肘窝、腋下、锁骨上窝等淋巴结丰富部位,每处3 min,依次点按中府、云门、中脘穴,每穴1 min,以引气下行。”
11、“⑴刺络放血方法:以局部取穴为主, 围绕皮肤最肿胀处点刺, 具体操作:嘱患者选取仰卧位, 选用三棱针或采血针, 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 分别沿手三阴及手三阳经循行路线由远及近进行循经点刺, 点刺间隔1~3 cm, 刺入深度2~5 mm。肿胀程度高刺入深间隔大;肿胀程度低刺入浅间隔小。刺后可见血液及淡黄色液体流出。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拭3~5遍;改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直至血止。⑵背部走罐疗法:选用天津泰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罐走天下”数码自控拔罐器, 沿背部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两线及双侧肩部手太阳小肠经分布行走罐治疗, 以罐下感觉张力大小作为走罐深度 (-30 kp~-50 kp) 和速度 (2 cm/s~10 cm/s) 变化指标, 即张力高拔罐深度浅 (-30 kp) , 走罐速度快 (10 cm/s) ;张力低拔罐深度大 (-50 kp) , 走罐速度慢 (2 cm/s) 反复3~5次。以皮肤出现红晕或瘀结为度。⑶辨证加减。结合不同的体质特点, 加刺手指末端穴位和变化走罐方法。通常身体有瘀在手指末端放血10~15滴;走罐速度快;身体虚者走罐速度缓, 不选用指端放血。每周治疗3次, 每次30 min。” (《刺络放血结合走罐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
12、“针灸操作:选取足三里、气海、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太冲、行间、血海、膈俞、合谷、养老,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20 min/次, 1次/d;拔罐操作:在患肢最肿胀处选取3~5个点, 选择合适大小的玻璃火罐, 用闪火法拔罐, 20 min/次, 1次/d。” (《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13、“取患肢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进行艾灸,采用悬灸、温和灸法,自劳宫穴依次灸至天泉穴,每穴5min。温度以患肢适宜为度,勿灼伤患者,每日1次,每周艾灸5d。” (《艾灸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价值及护理体会》)
14、“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吴茱萸各120 g。:将中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60℃~70℃后放入中药封包袋中, 并用两层治疗巾包好。先用适当力度给予患肢来回推烫, 开始时温度高, 用力轻, 速度快, 待中药封包温度降低, 减慢速度, 并稍加用力, 温度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烫伤皮肤为度 (50℃~60℃) 。待温度降至患者局部无灼痛感时 (30℃~37℃) , 置于患肢, 用大棉布块包裹固定, 待药包温度变冷时更换药包。每日2次, 每次30 min。使用中药封包治疗前后注意患者有无皮损,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患者耐受情况, 避免烫伤。取穴:商阳、外关、尺泽、云门、肩井、肺俞。按摩方法:先用指掐法指掐商阳穴1 min, 再用按揉法用拇指指尖对准穴位向内、下方固定施压, 程度以患者感觉酸胀、局部皮肤发热为宜, 然后持续均匀地旋转揉动, 频率为120次/min左右, 持续时间3 min;依次按压外关、尺泽、云门、肩井、肺俞等穴, 持续时间为15 min, 每天实施穴位按摩2次, 每次持续18 min。”
15、“生黄芪30 g, 桃仁10 g, 红花6 g, 川芎6 g, 赤芍15 g, 川牛膝10 g, 皂角刺20 g, 桑枝10 g, 桂枝6 g, 路路通10 g, 泽泻10 g, 鸡血藤15 g, 生甘草5 g。每日1剂, 水煎2次, 分早晚口服, 将剩余药渣热敷患肢30 min。”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0例》)
16、“取穴主要有阿是穴、合谷、肩髃、外关、曲池、肩井、肩贞、肩髎、臂臑、中府、列缺、水分、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每周治疗5次, 每次20 min”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针灸治疗疗效观察》)
页:
[1]